现在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慕课(MOOCs)来袭:我们怎么办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日期:2013年 11月 13日

慕课(MOOCs)来袭:我们怎么办

 

冉清文教授 

(教改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慕课(MOOCs)发端于2012年,由美国著名大学发起,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已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影响范围之广扩张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犹如地震海啸。许多人网络技术引发的这场教育变革称为“幕课风暴”。

网络的开放性、全球性和普及性,使中国也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这场“课风暴”。就是说,不论是否愿意、能否接受,都会被裹挟进风暴之中。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如北大、清华等都积极主动参与,加入到“课”行列,在“课”的平台上推出共享课。就现实看,风暴”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潜在的,但这场教育变革带来的挑战,已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研究,端正态度,采用积极的措施予以应对。

一、“课”的含义与特征

课”是一个新名词,是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产生的新事物。它不仅大量增加教育的知识内容,而且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更加先进,也完全打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界限,把整个教育连成一体,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真正达到了教育全球化的效果。

课”是MOOCs的中文译名。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慕课”是由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在线教育的最高形式。CourseraedX与udacity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

“慕课”最大特点就是“有组织、大批量、分学科”地提供在线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慕课具有下列特征。

1、大规模课程注册学习的人数众多有的课程甚至可得到十几万人,或更多

2、大开放凡是想学习的,不分性别、年龄、国籍、前期基础如何,都可以注册参与,进行听课学习。没有围墙、学籍等其他不必要的限制。

3、在线学习。课程在学习平台上始终存在,全天开放,只要在线,什么时间都可以进入系统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间空间灵活

4、简便快捷。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观看,进入听课学习状态同时还能利用开放网络实现在线交流与互动,更可以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体讲,“慕课”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全球化,为全世界学习者提供了免费教育资源。就学习者而言,已完全打破了国别、地域等所有方面的限制;就教育资源而言,是丰富庞大的,无所不包,学习者可以随意选取;就学习方式而言,学习者是分散的,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却实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

二、“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慕课”是教育领域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较,具有更多的优点,也有本质的区别。

1、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不论怎样改革,均有所学专业的限制,有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学习什么内容、上哪些课程、什么时间学习、学习多长时间,均有统一的规定。就是学生自己有选择,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后,才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目标,在规定的课程内进行选择,并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所有的课程。同时,有统一的学籍和班级,统一的授课时间、统一的授课地点、统一的授课教师、统一的知识内容、统一的授课进度。即使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也必须在统一的培养方案范围内,或在规定的修业时间内完成。

在“慕课”条件下,在什么时间学习、学习什么内容、学习多长时间、采取什么方式学习、选择什么课程、选择哪个教师讲的课程、什么时间参加考试,均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进度和方式随时随地的学。既没有统一的授课时间,没有班级的概念,也没有学籍、出勤等约束,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安排。同时,也没有专业的限制,没有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等统一的培养方案,也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完全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及就业方向自主设计和决定,完全体现个人的特色发展。

2、构建了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传统教学模式以授”为主,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学习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老师讲课水平。教师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有绝对话语权,讲授什么、怎么授和多长时间均由教师掌握。学生处于客体地位,只是被动地学习,不论是否需要,对自己的发展有无用途,都必须学,因为老师就讲这些内容,想学其他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根本不讲。老师授课很少顾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慕课”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和互动核心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空前的规模和开放程度,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简便操作低廉学习成本,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可重复性可以使学生温故知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爱好与兴趣有目的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的体验和互动,强调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也强调学生对学习的诠释和交流,实现了学习的的完整统一。

3、科学精巧的课程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中国教师的基本使命。许多老师授课无非是把书本知识再蹚一遍,不是照本宣科,死板地照书读,死气沉沉,教死书,死教书,不灵活,没有任何生气,就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既没有互动和交流,也不讲知识的用途,干什么用的,更不让学生去练习,在练习中知道怎样用。学生学习就是听课,既不思考,也不理解,只能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根本没有领会理论知识的精髓,也没有掌握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不能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

 “慕课”作为网络授课,必须不断提高课堂授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授课教师必须对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做出科学精巧的设计。就授课内容而言,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或兴趣。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讲授者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掌握最前沿的科学理论和知识,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同时,锤炼教学内容深谙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将学生的需要或兴趣巧妙地融会到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教学既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也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同时,建立了全新的授课形式。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佳注意力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根据这一事实,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并有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学生学习好像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只有答对问题过关后,才能继续听课。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获帮助,助其闯关。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必须精巧,既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和答案,充分体现和反映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试金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是教学评价的根本所在。“慕课”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回归。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重点是评价老师的讲授,主要是评价教师讲授得如何,对学生学习得如何基本没有评价。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同行教师学生很少参与其中。造成教学评价的圈子很小,群团单一,大多数是自己人评价自己人,评价的内容也不是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是老师教的水平也就是说,教学评价都是由“第三部门”完成的,学习主体并未参与评价,评价也没有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效果。

“慕课”赋予了学生空前的自主学习的权利,坚持学生“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授课形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放和自由互动成为常态学生对课程的每一个诉求都会直接影响对课程和老师的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学生掌握着重要的话语权。这种教学评价是总体的,将教学过程的事前和事中评价,全部集中在事后评价上,且全部由学生来完成。也就是说,教学评价完全由教育的消费者来完成。这种评价不是抽样调查,也不是由学生不负责任的主观打票,更不是由其他部门间接地去分析,而是学生直接“用鼠标投票”。没有学生选、或选择的学生少、或半路退出的学生多的课程,自然就说明课程授课的某个环节有问题,不用再做具体的评价与分析,结果一目了然。

5、建立了全新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

学校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这是学校的两大主体。他们之间既有交集关系,也有并集关系。“慕课”建立了全新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

改变了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完全是通过教与学形成的,体现的不全是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只要进入校门,就与老师产生了师生关系,不论是否给学生授过课,师生关系就一直存在,并且始终延续。这种师生关系不是靠教与学维系的,而是靠伦理纲常维系 的。老师处在指导地位,强调师道尊严。不论师道如何,学识水平怎样,是否具备老师的能力与素质,只要进入到老师的行列,就成为师,有师的权威,处于师道的地位。不管老师是否正确,学生都应该听命于老师,按照老师的指导和教导去做,维护师者的尊严。另外,师生是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学生是否维护教师,也完全在他人的视野之内,学生虽然不赞成老师的意见,不愿听命于老师的指导,或老师的指导根本就不正确,但碍于面子,迫于社会的压力,必须听命于老师,维护老师的尊严,以此证明尊崇师道。

“慕课”打破了师生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学生在一端,老师在一端,通过网络和视频进行接触与交流。这种师生关系处于一种虚拟状态,而且完全体现在教与学上,是真正教与学的师生关系。上课时,师生关系存在;下课后、或不上课、或不选该老师的课,师生关系就结束,或根本不存在。老师要维护自己的师道,或确保师道尊严,不是靠地位,更不靠课堂之外的东西,只能靠授课,尊严在授课中获得,师道在与现实互动中保持。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没有主导与服从之分,是良好的亦师亦友关系,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改变了师师关系。传统的师师关系是一种分工与合作关系,相互之间没有严格意义的竞争,大家相安无事、一团和气。可以说,分工严格,界限分明。在学校内部,每个老师都主讲一门课程,各教各的,而且老师与课程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相互之间不交流,也不存在竞争。不论讲得好与坏,学生都无选择地来听课,即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老师授一门课,也在制度的圆满设计下,做出稳妥的安排与处理,根本不存在竞争。校与校之间更没有课程与老师的交流,都是自己的老师授自己学校的课,只有本学校没有主讲该门课程的老师,才到其他学校聘请。由于校与校之间相互封闭,在老师的使用上各自为政,达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师与师之间也没有任何竞争。

“慕课”的规模性和开放性打破了校与校之间的相互封闭,也消除了校与校之间界限,更模糊了学校的概念。它把所有的任课教师都纳入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与相互学习,同时,也使教师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因为学校的界限没有了,教师再也没有自己所占领的“一亩三分地”,学生学习的课程不再由学校统一安排,课程的选择权完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学生想听哪位老师的课,或哪门课,用鼠标在网上点击注册即可。这样,教师之间的竞争自然就产生了。授课认真,内容丰富,富于吸引力的教师就能大显身手;哪些授课不认真,内容部丰富,又没有吸引力的教师就会被冷落,遭到淘汰。“慕课”不但打破了校界,也打破了国界,使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选择课程和教师,必然带来师师之间的交流与竞争,从而形成交流与竞争的关系。

改变了生生关系。传统的生生关系就是同学关系,大家是一个学校的、一个系的、一个专业的、一个年级的、一个班级的,既在一起上课学习,也在一起居住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交流和竞赛,没有明显的竞争。由于校与校之间分割比较严重,学生归属不同的学校,他们谈不上是同学,生生关系也比较淡薄。

慕课”打破了学校间的界限,把所有的学生放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在网络平台上选课。不同学校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同一门课程,同一个授课教师,虽然他们隶属于不同的学校,但都是同学。由于选课具有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节奏和发展目标选择课程,所谓的学校、系、专业、年级和班级等全部被打碎,也被打乱,学生可自主学习,也可结成小组学习,但很少在一起生活,生生关系只是平台上的交流关系,小范围的同学关系变成大范围的同学关系,固定的同学关系变成临时组成的同学关系,一门课程结束,同学关系即解体,认同感与归属感不再具备。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学院、远程教学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但“慕课”与网络学院的远程教育有本质区别

网络学院的远程教育是有条件的,封闭的,首先必须取得学籍,学习有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时间,学院负责组织,集中授课。“慕课”则无门槛要求,是开放的,没有学籍限制,只要注册即可,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自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无人组织,分散授课。

网络学院的远程教育用自己的老师授课,有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有统一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学习要求。提供什么课程,学生就学习什么课程,没有选择的余地,注重学生培养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不注重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慕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没有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也没有固定的教师,完全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制定符合自己要求的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选择什么课程,选择哪个教师讲授的课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主选课,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完全处于学习主动状态,按照自己的节奏、进度和方式安排学习,注重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和有个性化的学习,实现个性发展。

网络学院的远程教育使用的是教育资源库,课程提供者并不组织教学,自然不会给学习者以评价。教学是单向的,一个在讲,一个在听,教与学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进度是统一的,不论是否掌握,都往下进行,不能重复。“慕课”不仅提供免费资源,而且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讲与学之间是互动的,没有统一的进度,按自己的情况定学习进度,所学习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具有重复性。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分享观点、做作业、评估学习进度、参加考试、得到分数,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总之,“慕课”必然会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突变,也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革新,更是教育全流程的再造,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

三、“慕课”对传统大学及教学模式的冲击

“慕课”是信息技术发展必然结果,也是知识信息化的表现,更是信息技术推动的一次教育革命。“慕课”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对传统大学及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慕课”的优势

“慕课”作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事物,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具体应用的结果,实现了教育本身的回归,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较,有巨大的优势。

第一,“慕课”将课程切割成小块,强化了课程的趣味性,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慕课”是将视频课程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 课程体量小,分知识点学习,讲课精,并有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没有答对问题,必须回头重新学习,直至掌握并将问题答对。学生只要进入“幕课”学习就会“上瘾”,时刻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教与学可以互动,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随时与教师及其他学习者实现在线交流;若有疑问,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同时,也可以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第二,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心的转移,讲课堂教学由“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幕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堂教学不再主要关注教师的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注重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了个性化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习计划、教学进度和节奏,以学会为前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教师。因为学习内容与授课教师都是自己喜爱的,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集中了全世界顶级大学的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幕课”发起者的初衷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入到“幕课”行列的大都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大学,那里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在线授课的教师都是这些顶级大学的知名教授或学者。在“幕课”里,学习者可以一睹世界知名学者和大师的风采,与名牌大学的学生一起聆听大师们的精彩课堂,消费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在享受中开阔眼界,形成新的思想、新的理念。

第四,没有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幕课”没有门槛,只要能链接互联网,有一个邮箱,注册后即可参加学习。不需要参加高考,不需要学籍,更不管年龄的大小和前期的知识储备,只要是愿意参加学习,就可以注册学习。一些原本通过考试无法上大学、但有大学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并有人给详细的讲解,享受大学教育,而且是世界顶级大学的教育。同时,不出国就完成了留学任务,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平等。

第五,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幕课”是在线收看授课,而且是24小时全天候授课,反复滚动,只要学习者有愿望,想学习,什么时间都可以上网进入在线学习,学习的自由度比较高。同时,也不受地点的限制,不论在什么场所、什么地方,只要有网络链接,就可以在线学习,不用任何辅助材料。“幕课”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只要学习者有时间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网络在线学习。

第六,便捷灵活。“幕课”不需要校园和教室,更不需要集中,只要完成注册,就可以进入平台在线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情况,设计独特的培养方案,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与节奏,既可以是个人独自学习,也可以是通过学习小组学习,一切都由学习者自主选择和决定,无人予以干涉。

2、“慕课”对传统大学及教学模式的冲击

“幕课”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都产生着深刻影响。就现实而言,“幕课”虽然还不能取代大学,也不能成为所有大学的授课方式,但对大学特别是教学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第一,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幕课”改变了大学的任务和使命。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是产生知识的地方。师生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形成新的知识。老师的授课任务不再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即“倒水”。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理念再也不适合“幕课”的环境。老师授课不再是给学生倒水,让学生的头脑中装满知识之水,而是告诉学生找水方法,掌握打水的技术,以得到更多的水,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第二,国内大学有成为一流大学辅导基地的可能。“幕课”吸引了全世界最顶级大学最知名的优秀教授或学者授课,储备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课程的微型化和趣味性,进一步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听课、讨论、评比、测试等环节均在网上完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国内高校如果不顺应潮流,深化教学改革,就会沦落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教师就成为实验室或教室的辅导员,任务就是组织学生做作业,或答疑。

第三,加强了对生源的争夺,影响国内大学的招生。“幕课”打碎了大学的围墙,以课程为中心,构建了没有围墙的大学。世界有多大校园就有多大,网络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大学被虚拟化、全球化。加之“幕课”的无门槛化,学习的自主性、分散性和灵活性加强,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上网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权利,学习者有更多平等的机会接触到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一门课程可以有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注册学习,优秀教师的能量成倍扩散,必然有更多的学习者加入到“慕课”行列,在线学习,不再走进大学,势必造成大学生源匮乏,从而影响招生。

第四,加速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国内大学的人才流动,低水平没有特色的大学有倒闭和教师失业的可能。“幕课”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造成国内生源减少,高校数量相对过剩,必然带来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一些没有发展特色的高校,由于生源不足,难以为继,被逼进了发展的死胡同,要么被更好的富于特色的大学吞并,要么倒闭关门。教育资源的整合必然加速高校教师的流动,但这种流动是单向的,一些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则会流动到相对比较好的大学,或拉开学校成为自由职业者;而那些水平一般的教师则会因无学生而教,又没有更好的学校聘任,只能下岗、待业或失业,或转向其他行业从业。

第五,对教师的课堂授课提出了挑战。“慕课”是学生“用鼠标投票”来选课,选什么课,选哪位教师讲的课,权利在学生手中,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自然选择那些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满足自己发展需要的课程,既能够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也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些授课没有任何激情、死气沉沉、思想性不强、照本宣科,只能传授知识,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师;不能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授课,东拉西扯,专讲名人奇闻轶事,不讲课程的实际内容,用愤青来哗众取宠的教师,即使讲得再好,再感慨激昂,也很难有学生选择,从而就失去了授课的机会。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方式冲击着传统大学,冲击着大学教师,也冲击着多年形成的、一贯制的授课模式和授课方式,必将带来高等教育的革命性变革。

四、应对“慕课风暴”的措施

“慕课”已登陆中国,并在中国一些知名大学的校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影响到地方普通大学。面对“慕课风暴”,我们既不能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以不变应万变,仍我行我素,也不能惊慌失措,自乱阵脚,举手投降,应该正确对待,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具体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是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做到招之即来,来之即用,且好用。必须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法中解放出来,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从人才可用、能用、好用的角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人才培养方法和培养手段,用信息技术武装整个教学过程。

2、走特色发展之路

没有特色就不能发展。学校只有有了发展的特色,才有吸引力,就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相比较而言,“慕课”的优点十分明显,但也必然有其不足。“慕课”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追求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目标自我确定培养方案、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等,而这种培养只注重个人的发展,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澄清。而学校则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对人才培养进行目标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把社会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展。按照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确保培养方法和培养手段,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具备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既避免学生自我培养的盲目性,清除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也使学校明确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3、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与培养

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也是“慕课”难以实现的目标。而在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制定,充分体现实践动手能力在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验、见习、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比重。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给学生讲清楚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干什么用和怎样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再把是什么做重点,这一块可以交给网络来实现,而重点是解决“用”的问题,即明确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或技术干什么用、怎么用,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

4、引进大师,培养良师,提高学校的吸引力

“慕课”的吸引力除了趣味性和人性化的设计外,就是大师多,参与授课的均为大师级的人物。要把学生从“慕课中拉回来,学校必须培养自己的大师级教师。这样才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才有被学生选择的余地。当然,这种大师和名师不是用行政手段和方法评选出来的,而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是学术界、教育界公认的,是学生发自内心认定的真正大师。一方面,加大大师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重视对良师的培养。保证学校的教学、科研始终处于前沿领域,学校才不会落伍。当然,要时刻让大师、名师们发生声音,保障他们在学校的话语权,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声望和地位,从而提高学校的吸引力。

5、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打造自己的“慕课”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网络化进一步加快。网络教育资源不仅成为教育的共享成果,也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更是展示学校发展特色和教学实力的舞台。一方面,必须整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富于特色的“慕课”系统和平台,使本校的名师课程、示范课程和特色课程进入系统和平台,并鼓励学生进入平台注册学习,把“慕课”平台打造成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力争在“慕课”的舞台上占得先机;另一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开发,争取有更多的课程进入到国家和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库,提高学校的声望,扩大学校的影响。

6、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强化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修养,更新观念,掌握新的授课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在“慕课”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藩篱,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羁绊,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深化教学改革。其一,实现自身身份的转换,从高高在上的纯粹的“教”变成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走出书本,深入到社会实践中,更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其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强化课堂授课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丰富课堂内容。深刻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把课堂教学变成问题设定与解决问题的链接,不仅让学生把问题看明确,而且让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同时,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转变课堂教学的重心,将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慕课风暴”呼唤高等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必然带来高等教育的革命性变革。作为地方普通高校不能事不关己、消极躲避,必须积极应对和参与其中,要有所作为,既分享新的教育变革带来的成果,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认真研究和开发,构建自己的“慕课”平台,在新的教育发展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