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旅游发展研究所   王辉 鲁小波 徐克帅 张约翰 吕俊芳 邱明
 
 
2011年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 2009 年7 月获得国务院批准。至此,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而旅游业是集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性,必将在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6 市在旅游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规划》的总体战略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区域旅游竞争力不均衡性明显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调研中,课题组从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实力、经济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等方面对区域内的6 个城市进行评价,发现各市发展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大连一枝独秀,而其他城市与大连相差巨大;二是从空间结构来看,经济带内部旅游竞争力格局“黄强渤弱,东强西弱”。黄海沿岸的大连、丹东旅游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1、2 位,而渤海沿岸的葫芦岛、锦州、营口和盘锦旅游竞争力排名为3-6 位。大连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市场规模庞大,虽然大连旅游资源存在明显不足(旅游资源类型不全面,缺乏顶级人文旅游资源,也没有世界物质遗产项目),但是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高,旅游景区83 处,其中A 级景区37 处,是锦州(37 处旅游景区,景区数量排名第2)的2 倍以上。
 
旅游竞争力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是沿海各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从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空间格局来看,2011 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区产业规模与各地区旅游收入规模布局基本一致。
 
(二)旅游信息网技术相对滞后
 
沿海各市旅游网站不能及时响应与反馈游客动态信息。当前互联网进入web2.0 时代,完全可以实现网上调研与旅游信息即时更新、搜集。国外Web2.0 网站Craigslist、Friendster 等已取得了良好市场效应。但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内,除丹东外,其他各市的旅游信息网仍停留在web1.0 阶段,有些建有BBS,但或打不开,或界面不友好。此外,2007 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公布我国旅游满意度调查,从中获取我国游客基本行为特征,香港旅游局很早就在出入境机场有游客满意度调查表,以此获取游客对香港旅游的体验,目前6 市尚未重视该项工作。
 
微博互动也可为游客提供信息,同时拓展旅游市场宣传。但目前6 市中,仅丹东旅游局(腾讯)、营口(腾讯、搜狐)、盘锦(腾讯)开通微博,其他3 市均未开通。在开通的3 市中,从微博条数和粉丝数来讲,数量也不多(新加坡旅游局的新浪微博有16 万粉丝,宁波旅游局发微博3 千条,已超过20 万粉丝)。
 
(三)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旅游智力资源供给关联度不强
 
2010 年,全国31 个省区旅游院校(高校、中职)中,辽宁居第12 位,共计69 所;招生人数,辽宁处于第8 位。沿海6 市设有旅游专业院校近30 所,约占辽宁43.4%,比例不小。但沿海各市历年旅游总收入增长趋势与各市院校的旅游教育、旅游人力资源供给关联性不强。除大连外,其他5 市的旅游业发展效率未能与旅游院校人才输出构成正向支撑。
 
(四)地方本位思想浓厚,缺乏统一规划
 
当前各市县过多重视本地旅游业建设,而缺乏区域整体旅游开发与规划。在区域旅游资源利用上,有些地方权益不顾区域整体利益,对旅游资源实行垄断与封锁。由于缺乏整体旅游合作、统一规划,造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景点开发呈散、小、弱、差局面;景区重复建设严重,资金浪费严重。此外,沿海6 市宣传各自为阵,大连“浪漫之都”,盘锦“湿地之都”,营口“温泉之城”等。但缺乏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的旅游形象定位,对于旅游者获取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整体形象信息零散,大主题形象缺失,加之沿海带旅游产品以度假型和观光型为主,产品体系较单一,有碍沿海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二、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有效的协作机制
 
1.成立区域协调委员会。需树立大区域旅游观念,确立共赢思维,成立由沿海6 市政府参与的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共同制定经济带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形成系统化的战略规划体系。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具体政策;不定期地就合作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协调磋商,协调内容包括旅游公共政策、旅游促销、旅游线路组合,以及与有关产业部门和各市县政府的关系。政府是区域旅游的宏观指导者,要积极搭建区域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体现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利益兼顾与适当补偿原则的区域协调机制,避免盲目建设、同质竞争。
 
2、整合沿海经济带的旅游资源。依托大连和锦州等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有效整合沿海6 市的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专项、精品旅游路线,实现政府间的实际层面合作与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抓住2013 年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契机,向国内外推介锦州及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切实扩大旅游实际影响力。只有对各种旅游资源的不断优化整合,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才有可能实现良性协调发展格局,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黄金海岸带”。
 
3.制定沿海经济带统一旅游标准化体系。吸纳国际先进内容,高起点、高标准研究制订相关专业标准,加快标准编制进度,扩大标准推广覆盖面。
 
(二)构建旅游信息双向交流的网络机制
 
旅游业作为信息密度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社会影响较广的新兴行业,更需要重视信息化背景下的客源市场开拓问题。当今游客对网络的依赖、旅游信息即时性需求,客观上要求各市旅游网站提供的信息量要更大,信息更新速度更快,交互性更强。目前沿海带各市网站,应该构建EWOM 平台,评估游客满意度,给予答复或修正服务,使游客愿意访问网站。在优化浏览路径方面,旅游网站可以应用标签对信息进行分类,以便用户查询和交流,或为不同用户设计不同的浏览路径。在Web2.0 环境下,游客更多情况下通过搜索引擎来发现最有价值的旅游网站,通过标签、RSS 来快速地浏览最新的旅游资讯。
 
(三)拓展政、校、企旅游教育联动机制
 
辽宁沿海带旅游业的快速提升,关键在于旅游教育、旅游人力资源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努力,形成与现阶段沿海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加大旅游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要制定出操作性强的旅游人才培养规划;政府要加大对旅游教育业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与旅游企业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强化旅游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力度。促进区域内旅游教育资源合作、共享,把好旅游人才的资格认证关口,推动旅游人才交流互动,切实提高行业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