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现代汉语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本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通过现代汉语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建议
  1.坚持知识基础性和学术前沿性的统一,处理好经典和现代的关系。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引入反映学术前沿的内容。
  2.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运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调研式等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语言的新现象,运用语言研究新方法,掌握语言研究新理论。
  3.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理论基础,同时注重理论基础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4.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5.注重作业的数量与质量。采用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和采用实践性和思考性比较强的习题。学生习题的成绩可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之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概说: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声母、韵母、声调、音位
  词汇:词的构成
  语法: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句型、复句
  语用:语用理论、辞格
  四、学时安排
  总学时:100
  其中现代汉语概说4学时,现代汉语书写符号4学时,现代汉语语音26学时,现代汉语词汇20学时,现代汉语语法30学时,现代汉语语用16学时。
  五、教学内容
  (一) 现代汉语概说
  1.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方言。本课程主要讲共同语。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3.现代汉语的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4.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5.现代汉语的国内地位。现代汉语的国际地位。
  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现代汉语规范化。
  7.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概说,书写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用。
  二、文字
  1.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2.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隶书(秦隶和汉隶)、楷书、草书和行书。汉字形体演变的简化趋势。现行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
  3.汉字的形体和构造:笔画、偏旁。汉字的书写顺序。汉字的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汉字构造的音化趋势。
  4.汉字的改革和整理。笔画的简化。字数的精简。
  5.汉字的运用与规范。汉字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掌握规范汉字。纠正错别字。
  6. 汉字的书写。
  三、现代汉语语音
  1.语音概说:语音的性质;语音的属性: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2.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和音素、音位,辅音和元音,声母、韵母、声调,辅音与声母的关系,元音与韵母的关系。
  3.标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
  4.声母。依发音方法分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依发音部位分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5.韵母。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鼻音尾韵母。四呼。押韵和韵辙。
  6.声调。调值和调类。普通话的声调。古今调类比较。
  7,音节的结构。声母、韵母的配合。拼音。音节的拼写。
  8.音变。变调: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轻声的性质和作用,轻读的规律。儿化的性质和作用,儿化音变的主要规律。语气词“啊”的音变。
  9.音位。普通话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声调音位。
  10.语音的节律及其技巧。语调:停顿,重音,句调。朗读的作用和要求。
  11.语音规范化问题。确立正音标准,推广标准音。
  12. 辽宁方音辨正:声母辨正,韵母辨正,声调辨正。
  四、词汇
  1. 词汇概说。
  词汇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语,隐语。
  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成语的特点。成语的来源和构造。成
  语的作用和运用。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歇后语:喻意的,谐音的。  歇后语的运用。
  2. 词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
  3. 词义。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词义的类型:基本义、引申义。词义的分解:义项;单义词和多义词。义素和义素分析。
  4.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语义场的种类: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等。
  类义词。
  同义义场的类别:同义词各词之间差别的主要方面。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同义词的作用。
  反义义场的类别:互补反义义场、极性反义义场。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词的作用。
  5. 词的结构。
  构词的材料: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词和词的构成。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单纯词和合成词。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类型。
  词语的缩略。
  6. 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化。词义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词义变化的途径:扩大,缩小,转移。
词汇的规范化:词汇规范化的原则;词汇规范化工作:方言词的规范,外来词的规范,古语词的规范,新词的规范。
  五、语法
  1.语法概说。
  语法的含义。
  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生成性、系统性。
  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2.词法。
  词类划分的依据: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根据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即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形态特征(包括词形变化)可起次要作用。
  实词是成分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
  虚词是非成分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
  (1)名词的语法性质。方位词。
  (2)动词的语法性质。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形容词和动词合称谓词。动词、形容词的异同。
  (4)区别词,又叫非谓形容词。
  (5)数词的语法性质。基数、序数、概数、倍数。
  (6)量词的语法性质。物量词、动量词。
  (7)副词的语法性质。副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的区别。
  (8)代词指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的语法特征。
  (9)拟声词的语法性质
  虚词:
  (1)介词的语法性质。介词短语。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2)连词的语法性质。“和、跟、同、与”的连词、介词用法。
  (3)助词的语法性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字短语。动态助同:着、了、过。比况助词:似的、一样。其他助词:所、被、给、连。
  (4)语气词的语法性质。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语气词连用。语气同“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分。
词性的判别与词的兼类。
  3.句法(一)。
  短语的含义。
  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
  短语的功能类型:名词性短语(或体词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同性短语(后两者可合称谓词短语)。
  复杂短语内部结构的分析。短语的扩展和紧缩。
  多义短语的分析。消除多义的方法。
  4.句法(二)
  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的构成。主语、谓语的意义类型。动语、宾语的构成。宾语的意义类型。
  定语的构成。限制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定语和助词“的”。多层定语。状语的构成。状语和助词“地”。多层状语。
  补语的构成。补语的类型。补语和宾语的顺序以及两者的辨别。
  中心语:定语、状语后面的中心语,补语前面的中心语。
  独立语: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句子成分小结。
  句类和句型:
  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几种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双宾句,连谓句,兼语句,存现句、连字句。
  单句成分的分析。
  变式句。省略句。句式变换。
  5.句法(三)
  单句和复句的区分。各分句间关系的表示法。复句中分句主语的隐现。
  复句的分类:联合复句包括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偏正复句包括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
  复句的紧缩与扩展:多重复句;紧缩复句。
  6.句群。
  句群及其特点。
  句群同复句、段落的区别。
  句群的结构类型。
  多重句群。
  7. 语法规范化
  普通话语法规范的标准。
  词法中常见的失误现象:实词误用,虚词误用。
  句法中常见的失误现象: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读,歧义,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联系,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关联词语应用错误。
  六 语用
  1. 语用概说
  语用和语用学。
  语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依赖语境确定某些指示性词语;交际双方共识的语用预设;言语行为的意义及其类型;语用含义;会话结构和原则。
  指示和预设。指示:人称指示;时间指示;空间指示。预设。
  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类型: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外行为的类型:表述性言外行为;指令性言外行为;承诺性言外行为;表情性言行行为;宣告性言外行为。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语用含义。语用含义的种类:一般语用含义;特殊语用含义。语用含义的特点: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可推导性;非规约性;不确定性。
  会话结构和会话原则。会话结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结束阶段。会话原则:合作原则(关系准则、运量准则、质量准则);礼貌原则(利人准则、褒贬准则、一致准则)
  语用环境。语用与语境:制约;补衬;解释;判定。
  2. 语音形式的运用
  声音的配合;音节整齐;平仄相间;韵脚和谐;同音联绵。
  语音修辞格式:谐音;拟声;摹状;飞白。
  3. 词语材料的运用
  词语的推敲:
  意义的推敲:准确;新巧;简洁;
  色彩的斟酌:感情色彩鲜明;语体色彩鲜明;形象色彩鲜明;
  词语活用:词类活用;词义活用;词形活用;
  词语修辞格式
  (1)、比喻 比拟 借代 移就
  (2)、拈连 使词 析词 通感
  (3)、反语 双关 婉曲 夸张
  4. 结构规则的运用
  句式的配置:
  (1)、语序的常与变:单句的变式;复句的变式。
  (2)、形体的长和短:长句;短句。
  (3)、结构的整与散:整句;散句。
  (4)、成分的全与略:会话省;前后文省。
  (5)、语态的施与受:强调、突出被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
  (6)、语气的肯定与否定。
  语句修辞格式
  (1)、对偶 排比 层递
  (2)、反复 顶真 四环
  (3)、设门 反问 对比 映衬
  5. 修辞格式的运用
  辞格及其特征:什么是辞格;辞格的特征;辞格的研究。
  辞格的辨识:
  (1)、比喻和比拟:产生的心理基础不同;隐现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
  (2)、借喻和借代: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转换方式不同;作用不同。
  (3)、比拟和移就:用法上;形式上。
  (4)、移就和拈连:用法上,形式上。
  (5)、婉曲和双关。
  (6)、排比和层递:形式上;内容上。
  (7)、排比和对偶。
  (8)、排比和反复。
  (9)、对比和对偶:着眼点不同;作用不同。
  (10)、对比和映衬。
  (11)、顶真和四环。
  (12)、设问和反问:形式上;内容上;效果上;位置上。
辞格的综合运用:
  (1)、连用式。
  (2)、兼用式。
  (3)、套用式。
  6. 语体和风格
  语体。
  语体及其特征:稳定性;综合性;排他性。
  语体类型:口语语体(会话体、演讲体);书面语体(科技语体、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风格。
  风格及其特征:综合性;稳定性;交叉性。
  风格类型: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简洁和细腻、明快和含蓄、平实和藻丽、刚键和柔婉)

  六 教材及参考教材

  1. 现代汉语 夏中华主编 辽海出版社
  2. 现代汉语教程 夏中华 姚晓波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3. 现代汉语 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现代汉语 胡裕树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5. 现代汉语 张 斌主编 语文出版社
  6. 现代汉语 夏中华 迟永长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c) 2004 kinG : wangye9933@sina.com.cn
 渤海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