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内容提示与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总需求——总供给的含义与总需求、总供给的推导。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总供给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以及总需求、总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本章的重点:
(1)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推导、斜率和平移;
(2)短期、长期宏观生产函数和曲线;
(3)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
(5)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6)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7)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练习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 2.总需求函数 3.宏观生产函数 4.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5.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6.古典总供给曲线 7.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8.常规总供给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有
2.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3.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4.总需求曲线(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5.总需求是( )。
A.对所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上进口需求
B.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C.对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D.家庭和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
6.总需求曲线是( )。
A.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
C.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D.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条曲线,但也可能是一条垂直线
7.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
A.使IS曲线向左移动 B.使IS曲线向右移动
C.对IS曲线无影响 D.与投资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一致
8.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有影响
9.与上题中的假设相同,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将( )。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提高利率水平
C.增加名义工资10%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10.与第8题中的假设相同,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利率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D.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
11.总供给通常是指( )。
A.所有生产厂商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B.所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购买量之和
C.所有生产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总产出量
D.政府能够让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数量
12.总供给曲线是( )。
A.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或向上倾斜的曲线
C. 一条垂直线或向下倾斜的曲线 D.始终向上倾斜的曲线
13.得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条件假设是( ) 。
A.假定价格是不变的 B.假定生产函数是不变的
C.假定收入是不变的 D.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特别是货币工资是不变的
14.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15.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16.当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的份额下降时,总供给曲线移向( )。
A.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左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D.右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17.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利率水平下降
18.如果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19.与第18题中的假定相同,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 )。
A.产出和价格水平 B.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
C.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 D.以上都可能
20.与第18题中的假定相同,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 )。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三、判断题
1.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2.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3.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增加,将会使总需求下降。
4.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6.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7.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8.在AD一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9.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10.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四、计算题
1.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一50P,试求:
(1) 供求均衡点;
(2) 总需求上升10%之后新的供求均衡点。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P=80—2y/3;总供给函数为古典学派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为y=yf=60, 求:
(1) 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
(2) 如果保持价格水平不变,而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2y/3,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五、简答题
1.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2.降低工资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有何影响?
3.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试论述在何种情况下,AS曲线是水平的、垂直的或向右上斜的?政府政策对经济产出是否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