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及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及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概论和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均衡与调节。
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目前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专业都设为必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入世后对各类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客观上使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提炼、丰富、发展课程内涵,加大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力度,使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为一个相互匹配、动态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发挥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突出“精品”二字,创品牌。把最好的知识、最新的教学模式、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奉献给学生。精品课的建设是一项团队工作,是从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精诚团结、集思广义、奋发图强”是我们的座右铭。
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把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结合起来,把学校投资建设与自我发展结合起来。
(二)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确保宏观经济学课程为校级精品课
2.中期目标: 力争宏观经济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
3.长期目标:力争宏观经济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
三、自评方式
在对《宏观经济学》评估中,我们认真研究《辽宁省高校优秀课程评估方案》特别是对其中的“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诸项研究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各项指标综合打分。即首先由专业基础教研室提出每项打分分值及依据,然后由商学院领导会同相关参评人员逐项考核、质疑并最后确认,使评估结果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情况。
四、自评结果及各项评分依据
自评结果:97.8分。各项要素得分(见下页表)
评估主要方面 |
评估项目 |
评估要素 |
评分依据 |
得分 |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
师
资
结
构 |
学历(学位)教师比例 |
本课程授课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00% |
3分 |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60% |
3分 |
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 |
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为38岁 |
3分 |
学
术
水
平 |
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 |
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为60% |
5分 |
指导研究生教师比例 |
|
2分 |
科研立项和成果 |
有部级、厅级、校级科研立项课题多项,年人均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 篇,参加科研教师比例100% |
4分 |
学术活动情况 |
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教师年开展学术活动不少于15次 |
4分 |
教
学
条
件 |
教学文件和教材建 设 |
教学文件 |
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学总结及教学辅助材料 |
5分 |
教材建设 |
使用以面向21世纪、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为教学参考,有较高质量的教案 |
5分 |
教学手 段 |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情况 |
可以利用投影仪通过制作幻灯片进行教学、专题讲座。具有基本的教学手段和进行CAI教学条件。 |
3分 |
教学实验(资料)室建设 |
基本实验设备(资料)状况 |
有资料室,且能充分利用 |
2分 |
教学实验(资料)数量及水平* |
资料内容丰富 |
5分 |
实验(资料)人员配备 |
有负责资料室建设的教师 |
1.8分 |
实验讲义和指导书 |
有水平较高的案例学习指导书 |
3分 |
教
学
改
革 |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
近两年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实行案例教学和网络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显著 |
5分 |
教学环节和方法改革 |
倡导并实施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
3分 |
教学研究开展情况 |
教研活动有制度、有安排,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月一次专题研讨 |
5分 |
教
学
效
果 |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 |
辅导课情况 |
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每一个基本单元内容结束后做一次练习 |
3分 |
作业、习题、实验报告、总结等情况 |
所有老师都能认真批改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质量较高,作业批改率为80% |
4分 |
考试情况 |
基本做到教考分离,试题质量较高,成绩呈正态分布 |
4分 |
课外教学指导 |
每学期能指导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果 |
4分 |
讲
课
质
量 |
课程讲授效率 |
在规定的学时内,提前完成全部教学要求 |
4分 |
讲课质量 |
80%以上的教师讲课有启发性,教师授课注意灵活、严谨、创新,这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5分 |
教学态度与教书育人 |
教师备课认真规范,工作负责,能作到为人师表,对学生严格要求 |
5分 |
综
合
评
价 |
后续课程评价 |
多数学生能掌握基本要求,有一定灵活运用能力 |
4分 |
毕业班学生反映 |
学生学到了该课程基本内容,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能力,教师能作到教书育人 |
3分 |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1.、以国际水准衡量网络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与国外类似网站相比,网络互动式教学的特征、优势还没有突显出来,网页管理特别是教师回答、答复网络问题的自觉性还需增加。
2.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课程建设经费还显不足(尽管有少部分社会赞助),特别是配套经费严重不足。网络设备的更新,网络维护费用缺乏,影响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二)整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网络教学的建设。利用商学院教学网站,开辟宏观经济学师生交流站。主要包括:教学信息、课程进度、重点与难点辅导、答疑、作业安排等,网上内容要根据课程进度及时更新。网上答疑:与复习思考题相结合,在网上设立电子信箱,以便及时传递、沟通信息,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网站建设由电子商务教师负责,内容由专业教师提供。
2.尝试全面开展宏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
3.加强与人民大学等知名大学和经济学名师合作,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进步创新。
六、精品课负责人情况
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张玉明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3年4月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 称 |
教授 |
电 话 |
0416-3400085 |
学 位 |
博士 |
职 务 |
|
传 真 |
0416-3400080 |
所在院系 |
商学院 |
E-mail |
Zhangyuming_63@yahoo.com.cn |
通信地址(邮编) |
辽宁省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圆区科技路19号(121000) |
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西方经济学 专业课 4 6 180
微观经济学 专业课 4 7 412
宏观经济学 专业课 4 7 412
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课 4 3 182
管理学 专业基础课 3 3 321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五年来,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67篇。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渤海大学学科建设研究》,渤海大学课题,2004年7月结题。
四、与教学相关的论文
1.《最优经济增长研究》,第三届全国经济学年会,第一作者。
2.《东北振兴中的失业问题诊断》,《经济纵横》,(核心期刊),2004年7月,第6期,第一作者。
3.《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下的对外贸易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经济纵横,2004年11月,第11期,第一作者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1998年被评为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优秀教师
2.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骨干教师 |
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辽宁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对策分析》,省教育厅,2002-2004年,主持人(2)
2.《入世后辽宁外贸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辽宁省教委课题,2002-2005年课题,主持(2)。
3.《常微分方程几何分枝理论在经济中的应用》,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课题,1999年,主持(1)。
二、学术论文
1.《浅析解决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与对策》,《国际贸易》(核心期刊),2004年8月,第一作者
2.《东北振兴中的失业问题诊断》,《经济纵横》(核心期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作者
3.《现代商业服务品牌化探析》,《商业时代》(核心期刊),2004年7月,独立
4.《现代美国连锁经营探析》,《商业研究》(核心期刊),2001年4月,独立
5.《浅析现代商场的服务策略》,《商业现代化》(核心期刊),2002年4月,独立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方法》,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
2.《现代美国连锁经营探析》,商业研究(核心期刊),2001年4月,学校科研三等奖
3.1998年《收入分配二维经济系统研究》获第三届全国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奖
4.论文《最优经济增长研究》2004.8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5. 论文《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获得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证书编号:2008-LNL0153,2008.7,第一作者。 |
七、师资队伍建设
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张玉明 |
男 |
1963.04 |
教授 |
经济学 |
主讲、理论指导、规划建设 |
陈佳琪 |
男 |
1973.04 |
副教授 |
经济学 |
主讲、全面规划建设 |
孙亚静 |
女 |
1969.8 |
副教授 |
经济学 |
主讲、实践教学 |
王景嵫 |
男 |
1969.1 |
副教授 |
经济学 |
主讲、案例教学 |
陈奇超 |
男 |
1971.11 |
讲师 |
经济学 |
主讲、试题库建设 |
张庆君 |
男 |
1974.04 |
副教授 |
经济学 |
主讲、网络资源维护 |
苗长青 |
男 |
1977.03 |
助教 |
经济学 |
辅导、试题库建设 |
朱方圆 |
女 |
1980.05 |
讲师 |
经济学 |
辅导、网络资源维护 |
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
本课程共有教师8人(不含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1人; 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张玉明老师为留学归国人士,并具有博士学位。一个学期必修《西方经济学》的本科生为320人,师资配置较为合理。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队伍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上形成了层次分明、各层次力量分配均衡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
本课程组的八名教师都活跃在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第一线,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受到同行专家好评,年终考核成绩均为优秀。近五年,我们选派陈佳琪攻读博士学位,现在他们已成为“博士和副教授”的“双高”师资,我们还选派张玉明到美国罗斯福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已经取得东北大学的博士学位,派陈奇超到复旦大学进修,王景嵫到人民大学进修,青年教师苗长青和张庆君现分别在吉林大学和辽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们还有一项五年师资培训规划,争取每位老师在5年之内都能以某种方式进修、学习,以此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一、近年来的主要教研活动:
我们结合教学当中发现的问题和国外优秀教材的优点,定期修订《宏观经济学》教材。并且正在自己组织编写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我们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电子教案,在校园网上建立FTP,学生可以在网上上传问题和下载资料,定期在网上上传课程资料,此举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扩展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普遍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讨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鼓励每位教师撰写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并将论文挂在商学院网站上,以供交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不少科研成果。我们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国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教学会议和学术会议,每年均派出教师参加这样的会议。近几年,我们邀请了南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来我院讲学。我院宏观经济学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因此而日渐提高。
二、教改教研论文
1.王景嵫:《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6 参编
2.王景嵫:《西方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8 参编
3.陈奇超:《迎接知识经济 加强素质教育》,辽宁商专学报,2000.1 独立
4.陈奇超:《经济一体化贸易理论的发展》,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独立
5.陈奇超:《“经济理性”的疑问》,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3独立
6.陈佳琪:《东北工业技术振兴的技术选择》,生产力研究(国家核心),2004.5独立
7.陈佳琪:《油价上涨与中国未来经济走势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9独立
8.陈佳琪:《实施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战略措施》,锦州市社科联,2005.9参与
三、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王景嵫:《科学借鉴,灵活地运用—浅谈如何对待和学习当代西方经济学》, 1998年获辽宁省锦州市优秀教学成果奖 主持(2)
2.陈奇超:《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1998年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2)
3.陈奇超:《多媒体教学的推广与应用》,获2001——2002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
4.陈奇超:《经济管理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探讨》,2003/5,获辽宁省计算机基础教育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第二作者
5.陈佳琪:《东北工业技术振兴的技术选择》,2004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独立 |
八、课程规划建设
(一)完善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力求做到课程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课程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条件。它主要包括: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教师上岗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本专科教学管理制度;教材征订制度;院编教材管理制度;考试组织制度;命题考试试卷打印制度和毕业生论文指导制度等。
(二)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与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快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教育与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性的改革。
( 三)为适应教育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和远程化需要,自主开发宏观经济学课程网
课程网站形式要清新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课程论坛、文章导读系统等栏目。为配合开展多媒体教学需要,应规定课程组教师每年必须向课程网上传电子版科研论文1-2篇并作为年终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通过网络发布学习信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进行教与学的互动。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和课程教学骨干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具体主要包括:(1)加大现有师资队伍的在职培养。为提高课程组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2)加大高水平教师的引进速度。(3)积极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要求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每年都必须申报省部级课题一项,并把它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紧紧围绕课程建设需要,狠抓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在科研上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九、教材建设
2008年以前《宏观经济学》课程主要采用梁小民编著的,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2008年开始,为了适应学生考研的需要我们选用了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我们学院于2003-2005年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了《西方经济学》,分别有中国地图出版社和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作为参考书辅助教学使用。我们还将编写出适合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教材一部,和习题集一部。并有多媒体课件、教学模拟软件相配合。
十、课程文件
(一)教学大纲(见附件)
(二)教案(见附件)
(三)教学日历(见附件)
(四)教学课件(见附件)
(五)教学习题集(见附件)
(六)教学试题集(见附件)
(七)教学参考文献(见附件)
(八)教学录象(见附件)
十一、教学资源
(一)教学参考资料
1.(美)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 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2.(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4.高鸿业主编:《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魏埙、蔡继明等者《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二)参考文献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2.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3.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5.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二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6.朱善利:《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所有权》,《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6期。
7.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
8.吴易凤:《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几个问题》,《理论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5期。
9.高鸿业:《20世纪经济学三大发展》,《理论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6期。
10.盛仕斌、徐海:《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
11.周小康 《对“新古典综合”概念的重新思考》,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3-5-31)。
12.陈东琪:《对近两年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思考》,《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
13.李安定:《2000年中国经济新走势》,《半月谈》,1999年第23期。
14.魏杰:《消费需求的周期性与反周期财政政策》,《光明日报》,1998年11月20日。
15.李京文:《中国经济前景》(2001),团结出版社,2001年。
16.刘小怡、夏丹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17.孙国茂 著:《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3月。
18.巴曙松 著:《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6月。
19.张曙光 主编:《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
(三)网上课堂
在商学院网上课堂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网上课堂主要有电子教案、习题、补充资料等栏目。网上课堂有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网上课堂内容原则每两周更换一次。学生应随时浏览电子教案,接受指导。补充资料是为了培养学生素质,开拓视野而设立的,有兴趣的同学应给予关注。
十二、课程评价
一、专家评价
同行专家评价张玉明老师:“很多学生和老师向我反映,张玉明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深入浅出,把枯燥的经济学讲活了。”,“张玉明老师双语教学使用的原版教材最新,英语讲得最好。”,“张玉明老师在商学院教师中非常有影响,在学生中也很有影响。”
二、学生评价
近三年张玉明老师在各层次授课均被同学和同行评价为优秀。现摘录一些他的学生对他的评价。“您不仅课上得好,师德也是最好的一位,我为有您这样学术和人品的老师而庆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与培养。您的大恩大德我终生难忘,再次向您表示感谢!”,“作为您的学生,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骄傲!”,“听您的课是一种享受。”“您那渊博的知识、您那流利的英语、您那大家的风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您的谆谆教悔、您的循循诱导,将使我收益终生。”,“非常感谢您给我们精彩的讲课,我们大家收益非浅。遗憾的是课程学时太少,未能更多地领略您的风采。”,“在您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学术精神,很感谢!”,“就无私奉献,传教解疑,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朴实无华这一点,你是名副其实的教授。”,“你不单传授知识给我们,而且也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真的很谢谢你。”,“我是您的学生,我欣赏你的个人魅力,也仰慕你的学术。”
三、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院听课小组分别采访了在上张教授宏观经济学课的学生,包括本科生、双语班的学生十余位,普遍反映教学效果很好,并从不同的侧面道出了其上课风格。有学生说:“我喜欢上张玉明教授的课,他的课有生动有趣的例子,深入浅出,还能提高我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他的条理特别清晰,原理概念理解深,能结合现实,帮助我们思考社会现实经济问题……”,“形象生动,能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从经济学角度运用经济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了解世界……”,“他上课概念清楚、思路清晰,富有激情……”;“能在网上进行讨论,做到互动式交流”;“理论功底深,驾轻就熟,能结合生活中的经济案例讲解,浅显易懂”;“能帮助学生从大的框架上、高的层面上、即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结合现实,对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加强理解,对外部大的环境判断提供经济理论支撑,拓宽学生的视野。”,有位学生幽默地说:“从前对经济学不是很感兴趣,上了张老师的课,我们很多人成了经济学的发烧友……”
|